高级会员
 
- 积分
- 609
- 威望
- 81 点
- 资产
- 2011 金币
- 注册时间
- 2010-10-5
|
近日加元超越美元平算水平,也带起加国书价远高于美国的问题。 有华裔市民向本报投诉,本地书价与美国相比,至少贵20%至50%。 有学生称为免「挨贵书」,会南下美国购买教科书,甚至还有学生趁机从中赚取差价。 此举造成本地零售书商客源流失,书商更特别在网上作出解释,指加元汇价高企,书商其实并无受惠,目前零售商只能设法以打折来留住顾客。9 f$ q" [0 W3 E* k+ Q% W
6 ^3 m8 L1 z+ R( z叁角洲市民谢小姐对本报表示,她大学四年级需要购买2本电脑课本,加国的售价比美国高太多,于是便在互联网网上从美国书店订购。 其中一本加国售价70.95加元,美国只要50美元,以汇率平算来计算,便宜42%。 另一本加国售价81.95加元,美国仅需55美元,便宜了49%。
_ D: P6 ?8 C( F @* \
5 f6 F6 u; y( R3 |谢小姐透露,这两本书共让她省下约48元,而美国运来加国的运费和税金只需20多元,算下来加上运费仍比加国便宜。 她称自己除非见到本地书店打折,否则便不会在加国购买价格昂贵的书籍。
) ~6 W9 @( b8 D/ m6 Y1 o
9 A3 y3 d% V% E/ {; \
/ ~# ^& O' j! g5 n, \: L* h+ X2 P3 ?# R, J% t7 E, `5 x
书本后面可以清楚见到加美两地的差价。(明报)
9 m5 f) Q* f" n, M8 E# q, [% K3 W" ~7 R z* n5 E0 p
「团购」省运费. h6 Q' I, M1 v5 D/ j3 p n& w9 |* Y$ U
2 z4 \( b3 n: ?6 E$ n温哥华市民林先生也指出,他去年底从美国网上书店购买5本工作进修用的参考书,总价比本地便宜大约35%。 他强调,虽然本地书店可以免运费,但美国网上书店只要购买超过一个价格,同样不需要运费,因此不认为免运费是本地书商的优势。7 o$ P! H' i- E3 H# ]
, b, n$ P; ~* S林先生更透露,当要从美国书店网上购书时,向四周亲朋好友号召「团购」,可以节省更多钱。 就算部分美国商店要求运费,多几个朋友一起分摊,仍远比在加国购买便宜。
0 B, z2 `* w* b7 U8 _: ^7 r$ e- I3 X6 v6 N1 K r! P0 L" e
华裔张小姐甚至指出,从美国以较低的价格购买教科书,可以购买保持完好的二手书。 等到学期结束后,便按照加国的市场价格卖出,甚至还会赚到钱,算是另类的「商机」。 她便曾在美国以25元购买一本教科书,学期结束后以45元卖给同学,赚了20元的差价。
* f0 o R- f2 x2 w2 A) ?' U8 D1 w7 X
8 A- [) ?# d4 _) [3 K& C对于有学生抱怨两地书价有差别,本地书商亦有注意。/ g) n/ y; G @4 F% T3 _
3 q2 s1 Z5 c4 d本地连锁零售书商Chapters便在网站上说明定价问题,强调大部分的书都是由美国运来,较高的售价其实还包含了运费及最低工资等额外费用。 零售书商更在网站上透露,他们入货及贩卖都是以加元为主,加元高企其实并没有赚更多。 为了留住本国消费者,零售商只好设法打折降价提高竞争力。- [) m: }$ s% A( v. m0 U; [ C2 T' t
( J. [; `( M. W
保护本国出版商进口书征附加税% [; T0 `" @# g& V! i
" `* d$ A, r$ m9 l1 i8 `* k
本地教科书远比美国昂贵的问题,连主流传媒也表示关注,声称对学生造成严重负担。: U; x' x& ]$ q
' t( A' |1 n( H( W
麦克琳杂志(MacLeans)去年6月便撰写了一篇调查报道,称加国为了保护本国出版商,允许书商在进口美国书时,可以加上10%的附加税,英国书则可加15 %。 前年春天时,加拿大学生协会联盟(CASA)便曾游说多名国会议员,试图推翻这条每年让加国学生多花3000万元买书的法令。
% T5 J4 P/ U4 ]/ A2 L
) U0 U) b# T3 t6 u% t这种情况在加元高企时更为严重,市民手上拿着与美元平算的加元,却看到印在书本后面的两地售价相差20%至30%。 如果是一本30元的小说,30%差价似乎差异不大,但对于每年动辄花数百元甚至近千元购买教科书的学生,30%差价便非常可观。 因此令部分学生转而南下美国买书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