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给大家介绍了一下我们小伦敦创造的吉尼斯世界记录情况(详情请阅读原文【[color=var(--weui-LINK)]安省伦敦有那些吉尼斯世界纪录】),下面聊聊有哪些在我们小伦敦生活、工作、学习过的人士获得过诺贝尔奖,和加拿大有那些人获得过诺贝尔奖。
. g; H/ C. _4 s! ~. d1、弗雷德里克·班廷(Frederick G. Banting),1891年11月14日出生于多伦多北部小镇爱丽斯顿市(Alliston)。他多伦多大学毕业时,适逢第一次世界大战,他申请担任加拿大军医,参加了康布雷战役Battle of Cambrai (1918), 因表现英勇1919年被授予军事十字架( Military Cross )。
) _& c! h+ ]8 F: n# V% ^+ X1 p 战争结束回国后,班廷先是在多伦多工作和培训。一百年前的1920年7月他搬到我们小伦敦,在市区的阿德莱德(Adelaide)路开了一个医务所,同时在西安大略大学担任整形外科兼职讲师。1920年末,受其它科学家的影响,班廷开始研究糖尿病和胰腺之间的关系,在他的一个学生、查尔斯·贝斯特(Charles H. Best)协助下,于1921年底制成了一种可以控制血糖的注射药物,就是今天的胰岛素。由于这个突破性的医学发明,班廷在1923年成为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,时年32岁,是诺贝尔医学奖历来最年轻的得主,是加拿大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。 1921年5月班廷搬回多伦多,开始在多伦多大学教授药理学,后来在很多医疗机构中担任过职务,在他生涯的高峰时期,1941年2月21日,不幸因飞机失事而逝世。 1991年,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将班廷的生日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。2006年联合国通过决议自2007年起将11月14日定为联合国糖尿病日。2004年,在加拿大广播公司所举办的“最伟大的加拿大人”选举中,班廷排行第4名。目前加拿大有四间中小校用班廷命名,西安大略大学医学部有用班廷命名的教室。
0 I) u }! M! B! L8 J4 [ q 班廷在伦敦的医务所所在房屋,现在是加拿大糖尿病协会所在地,被命名为加拿大国家历史遗址(National Historic Sites of Canada)。
. W( ^/ s: B/ m; z: L8 D7 Z
) v9 w' {- V9 o; H
# Q# t `' S! {7 E" h, W& F8 k
2、艾丽斯·芒罗(Alice Munro),1931年7月10日出生于安省伦敦北边一个目前人口还不足三千人的小镇温汉姆(Wingham),是爱尔兰和苏格兰后裔,父亲是养殖农场主,母亲是学校教师。
: [1 H. O$ r8 n) u& @$ [$ n 芒罗十几岁时就开始写作。1949年至1951年在西安大略大学本科英文专业学习,获得了为期两年的奖学金,在西安大略大学的本科英语杂志Folio上发表了三篇短篇小说,包括她的第一篇小说“阴影的维度”("The Dimensions of a Shadow")。 1951年,她离开大学,和同学詹姆斯·芒罗(James Munro)结婚后搬到西温哥华的邓达拉夫(Dundarave),1963年他们搬到了维多利亚,在那里开设了芒罗书屋(Munro's Books),至今仍在营业。 1968年时年37岁的芒罗发表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“快乐影子之舞”(Dance of the Happy Shades)一炮而红,让她第一次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。1974年至1975年芒罗回到西安大略大学担任驻地作家,当时她正在创作自己的作品集“你认为你是谁?”(Who Do You Think You Are?),该作品集让她第三次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。 芒罗以短篇小说见长,至2013年共创作了11部短篇小说集和1部类似故事集的长篇小说。她小说中的许多故事都以安大略省休伦县(Huron County)为背景,写的都是小镇平民中的爱情、家庭日常生活,涉及的却都是和生老病死相关的主题。芒罗笔触简单朴素却细腻地刻画出生活平淡真实的面貌,给读者带来真挚深沉的情感。2013年10月10日,芒罗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,并被评价为“现代短篇小说大师”。她是第一位加拿大籍女性诺贝尔奖获得者。
; Z% F/ d" `) }
3、建国仅一百五十多年、人口不足四千万的加拿大,已经有不少人获得过诺贝尔奖。下面是加拿大人曾经获诺贝尔奖的情况: " ?/ [* p( ^; D7 v$ x, E
1923年、弗雷德里克·班廷(Frederick G. Banting)因“发现胰岛素”获得诺贝尔医学奖。
8 w: s9 }# T [5 K- A2 m1 P
1949年、威廉·吉奥克(William F. Giauque)因“对物质在接近绝对零度时表现出的性质的研究”获得诺贝尔化学奖。
& w* l( ~! u/ q9 G( V
1957年、前总理莱斯特·皮尔逊(Lester Bowles Pearson)因“其在缓解1956年苏伊士危机中的作用”获得诺贝尔和平奖。
4 n, {) V" O% @+ u1966年、查尔斯·哈金斯(Charles B. Huggins)因“其在荷尔蒙治疗前列腺癌方面的发现”获得诺贝尔医学奖。
+ o3 u- ?6 E1 O: z N8 E% Z8 a6 X1971年、格哈德·赫兹伯格(Gerhard Herzberg)因“其对分子尤其是自由基的电子结构和几何形状的贡献”获得诺贝尔化学奖。 " v8 w3 d' j- r, d! Y" R
1976年、索尔·贝娄(Saul Bellow)因“对于当代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”获诺贝尔文学奖。
7 Q4 q1 p% g+ Y) l( L# V5 B. U: d1981年、大卫·哈贝尔(David H. Hubel)因“关于视觉系统中信息处理的发现”获诺贝尔医学奖。
& d: E. F0 K6 ]2 w1 J8 [1983年、亨利·陶布(Henry Taube)因“对金属配位化合物电子转移机理的研究”获得诺贝尔化学奖。 1 p0 [, d4 b& Z# X% i% Y
1986年、约翰·波拉尼(John Polanyi)因“关于化学基本过程动力学的贡献”获诺贝尔化学奖。 % V1 q( Q0 q: v' f$ I# H$ q0 @
1989年、西德尼·奥特曼(Sidney Altman)因“发现RNA的催化特性”获得诺贝尔化学奖。
& E/ z# R0 m3 D+ E1990年、理查德·泰勒(Richard E. Taylor)因“其对质子和束缚中子上电子的深层非弹性散射研究(是粒子物理学中夸克模型的第一证据)”获诺贝尔物理学奖。
3 }: _; F) U& W% n. C' H5 L* }1992年、鲁道夫·马库斯(Rudolph A. Marcus)因“其对化学体系中电子转移反应理论的贡献”获得诺贝尔化学奖。 ( s: Y+ g/ S/ n5 b+ k, M
1993年、 迈克尔·史密斯(Michael Smith)因“其对寡核苷酸的定点诱变及其在蛋白质研究中的发展的基础性贡献“获得诺贝尔化学奖。
- V! p3 [: U. B, Z* `( ~1994年、伯特伦·布罗克豪斯(Bertram N. Brockhouse)因“其对中子衍射的发展”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。
8 R, G) U4 ]1 H; T, W1 Z4 h6 [: `
1996年、威廉·维克瑞(William Vickrey)因“对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激励机制的经济理论的贡献”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。 : r8 p: i. j* F4 M+ n, H' _) j
1997年、迈伦·舒尔斯(Myron S. Scholes)因“确定衍生性金融商品价值的新方法”获诺贝尔经济学奖。 " e5 _8 u4 ^1 e: y/ s. X
1999年、罗伯特·蒙代尔(Robert A. Mundell)因“其对不同汇率制度下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分析,以及对最优货币区域的分析”获诺贝尔经济学奖。
* [: L$ g0 {. q9 {( x. c2009年、杰克·索佐斯塔克(Jack W. Szostak)因“发现染色体如何被端粒和端粒酶保护”获得诺贝尔医学奖。
7 _( X" b4 r! }$ O2009年、威拉德·博伊尔(Willard S. Boyle)因“成像半导体电路,即CCD传感器的发明”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。
+ [+ \5 z2 I. K: I( l& }
2011年、拉尔夫·斯坦曼(Ralph M. Steinman)因“其发现树突状细胞及其在适应性免疫中的作用”获诺贝尔医学奖。
. ]) A1 Q+ o2 D
2013年、艾丽斯·芒罗(Alice Munro),因其“当代短篇小说大师”的成就获诺贝尔文学奖。 ; }9 L( j& W6 R6 H0 `4 C- D. |1 r
2015年、亚瑟·麦克唐纳(Arthur B. McDonald)因“发现中微子振荡,证明中微子具有质量”获诺贝尔物理学奖。
% a0 ]6 ?* {/ T6 _" e) t) Q8 B2018年、唐娜·思特里克兰德(Donna Strickland)因共同研发“产生高强度、超短光脉冲的方法”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。 |